中兴敏捷教练秦可:《在游戏中学习系统思考,探秘心智模式》

 

 
文章整理自TiD2019质量竞争力大会
秦可(中兴通讯 敏捷教练)
《在游戏中学习系统思考,探秘心智模式》演讲
 
 
 
TiD2019质量竞争力大会邀请了中兴通讯敏捷教练秦可给参会者带来《在游戏中学习系统思考,探秘心智模式》的主题分享。秦可与参会者互动探索心智模式在整个系统思考当中的作用与意义。

秦可1

在正式做主题分享之前,秦可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关于心智模式的小游戏,继而引出心智模式与系统思考的关系,从而开始了正式的分享。
 
 

心智模式与系统思考的关系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里把团队核心的学习能力用了三腿凳来表示。第一条腿是关于激发热望,就是自我超越以及共同愿景。团队一定要有共同愿景,如果没有愿景或愿景不佳,就不可能是一个团伙;第二条腿是理解复杂事物,系统思考。第三条腿就是开展反思性交流,包括心智模式和深度汇谈。在三条腿的共同支撑下,构成了团队核心的学习能力。
 
系统思考与心智模式与其说是共同支撑的关系,不如说更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如果系统思考缺乏心智模式的修炼,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心智模式会帮助暴露一些隐藏的假设。而系统思考是可以帮助调整系统的结构,以显示这些隐藏假设的起因。
 

心智模式是什么,应该怎么去理解

 
心智模式是由苏格兰的心理学家,肯尼斯.克雷克在1943年提出的概念。人们在大脑中构建的认知是外部现实世界的模型,例如各种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它会影响人们的观察、思考及行动。外在世界只有一个,但是在每个人的心理会有不同。即便是同一个行为,人们的心智模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会影响不同的行为所产生结果的有效性差别。

 

理解心智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说基于心智模式的学习是真正的让学习发生,让行为改变。所以我们有一个双环学习。秦可例举了过去做敏捷转型时的经验故事。一开始做敏捷的时候,大家都会做早会和回顾会,而且效果都做得挺好。但是时间一长,会议它就开始走形了:早会就变成了汇报会,回顾会就变成了批判会。SM开回顾会,上来就对小伙伴说,按照回顾会的流程,优点不说了,自己都知道,就说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就改了。而回顾会就变成了批判会。之所以事情会演变成后来的模样,就是因为大部分时候,所有改变的层面都在行为到结果的单环学习当中,而没有走到心智模式的双环学习,所以很快就会变形。而基于心智模式的改变才是让行为真正改变发生的前提。
 
在理解了心智模式之后,再回头看系统思考。秦可认为,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并给出我们一个比较简单直白,但并不精确的描述。即:当一个人看见自己的时候,这个人就开始了个人的思考。当一个系统能看见自己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开始了系统的思考。所以系统思考的第一步是关于看见真正的自己。怎么样才能算看见,因为我们知道,通常是因为有事情我们才想往下思考。所以秦可以“看见的深度”进行举例向参会者介绍了系统思考。
 

秦可3

 
我们所看见的事情可以看做第一层叫事实。第二层叫趋势,事实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的轴线。这样会知道这个事情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继续往下走会有什么样的趋势,会继续变好、变坏,这是趋势。第三层是联系,或者是组件,或者是个体,可以看到这些事情里有哪些联系。第四层是因果,因和果往往不是同一个时空出现,我们要知道因在哪,果在哪。第五层,因果背后规律是什么。第六层,造成这个规律的结构是什么。以两种最典型的结构为例:权利的结构,信息的结构。在金字塔的组织里,权利的结构和信息流动的结构高度一致,这让信息的流动大大受阻,也大大妨碍了基层自组织的可能性。即便是诸葛亮,他也需要真实的信息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没有真实有效的信息,团队无法做出有效决策。所以敏捷里特别强调透明,透明的本质就是让所有的人能轻松地获得最真实的信息,这样团队中的人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所以透明以后团队才有了可以做决策的能力,团队有了决策的能力才有可能改变权利的结构。
 
而第七层就是心智模式。通常我们看见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但是真正影响我们的是从下到上的。因为心智模式有很多,为了便于理解,秦可例举了关于团队管理中的案例。在团队管理中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协作不畅,二是没有改变的意愿,三是难以沟通,沟通不到位。
 

关于协作

 
在团队中,大家看到不同的目标,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所以协作的第一要素是目标一致。我们很多时候在工作里,往往是先已经行动了,已经开始要协作了,然而目标还没有确定一致,所以团队内就会产生很多的分歧,甚至经常弄得争执,这就是目标不一致所导致的结果。
 

 
第二要素是要有WIN/WIN这个思维。任何的事情里干系人没有赢的感受,没有获益,那这个事情注定是不长久的。秦可以之前敏捷转型的案例做说明,有很多员工认为早会就是做汇报的。一旦他认为就是汇报的,这个早会就开不好。因为在汇报这件事里员工他没有赢的点。那如何创造赢得点?秦可表示其实早会是一个特别好的个人修炼场,每天早上给自己设一个目标,这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就可以看看有没有达成这个目标,所以早会是一个训练个人能否说到做到的修炼场。所以当员工每天都能说到做到,员工自己就知道自己行,这样员工的能力不断积累以后就愿意做更多的事,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这样和员工讲,他就愿意好好对待,要不然他就觉得每天做的就是为了满足上级的工作要求,就是为了让上级管理自己,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效率很低。
 
第三要素是从只靠自己(自赖)到寻求依存(互赖)。我们的生活不是电影,没有虎胆英雄,工作中是需要团结更多的人,成更大的事,这是协作。协作里的赢有四层,一是我们常见的,我赢你输。这是一个零和游戏,这个游戏里我们是竞争者。二是我赢你也赢,是双赢的。这个时候我们是合作者。三是你先赢我再赢。这是关于种子培养的思维模式,像一些天使投资人就是这么做的。四是你赢就是我赢。,它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思维。我们是合伙人。在一个生态链上,如果没有生态思维,总有想一家独大的,那最后大家都只能是输家。
 

关于“改变”

 
一提到改变,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以为改变就是带来损失的,所以我们就会做减法。而人们天生是损失厌恶的,人们不是害怕变革,人们是害怕变革可能带来的损失。我们往往假定改变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合作不是人的本能,是需要学习的,合作的本质是把我和你变成我们。对任何人来说改变都是困难的,当变革太频繁或超出能力范围时,人们就彻底放弃。对任何人来说,改变都是困难的。所以我们对改变还是要保持耐心。
 

关于沟通

 
沟通有集体的因素和个体的因素。
 
首先来看集体的因素。沟通里我们有集体因素的心智模式,比如说社会化,集体的意识比个人的要强大很多,这就涉及到我们大脑里的东西,沟痕——大脑中的神经通路。沟痕的深度:越以某种特定方式思考,沟痕越深。沟痕的频度:沟痕越深,越让你无意识地高频使用它。沟痕的自证:沟痕越深,我们会越来越注意符合它的事情。它会形成一个增强环。在心智模式里,每一个集体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文化就是集体的潜意识。文化熏陶我们,也同化我们。我们良好的沟通首先要满足集体文化的需求,比如亚洲文化特别强调集体大于个人,所以在亚洲文化圈沟通的时候要意识到这件事。这就是关于集体的心智模式。
 
这个时候我们会有疑问,我们怎么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提出质疑,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它,那么可以我们尝试从各个角度来看,尝试着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还有没有其他可能。例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场景里,两个人都是对的,只是因为视角不同,却能引起彼此之间的争执。通过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的这种方式,来提出我们的质疑。
 
我们再看看个体的因素。其实我们大脑存在一种机制,即它能快速建立连接,但是有的时候是建立在错误假设的基础上。为了说明,秦可举了一个的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很有道德感的一个人,你有一天开车去医院停车场,你看到了一个位置非常好,你正准备停进去有一个人冲进去抢到你前面停车,因为你知道有道德的人都不会这么干,所以你就觉得那个司机人肯定不怎么样。这样你就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司机人品不太好。之后你又想,因为我这个人很有修养,即便他抢了我的车位,我也不能下去跟他争吵或者打架。然而抢了你车位的司机下了车,把车门打开,你看到一个马上临盆的孕妇慢慢下了车,这个司机又跑到你跟前:“大哥真是抱歉,我太太马上要生了,就这个位置离那近,很抱歉!”又跟你道歉,这样你一腔怒火就消了。这就是推论阶梯的作用历程。通过这个案例说明,假设不等于事实,所以我们要有意识觉察自己自动驾驶的模式。自动驾驶是人类很棒的措施,它主要是让我们节省能量,更好生活。纵使很多人早上晕得要命,也不妨碍他穿衣洗漱,然后出门,这都是自动驾驶的功劳。但有时候自动驾驶就不是很好,它让我们被习惯裹挟着往前走。所以要有意识地去觉察你的自动驾驶的模式。
 

模式的价值在哪?

 

第一,即便同一个系统,不同的视角,你看到的结果也完全不同。第二,如果你要学习全新且没有逻辑的信息是需要很大成本的。第三,像敏捷也好,做精益也好,都是要导入新的知识,导入新的知识的时候要可以去利用旧知识的框架和模式来辅助,这样能帮助节省很多精力。第四,模式是双刃剑,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同时也会障碍我们理解。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满足这个模式的事情出现时,我们就能很快接受。不满足这个模式的我们就会感觉有困难甚至抵触。

 

如何发现自己的心智模式?

 

秦可4

 
心智模式的发现推荐用乔哈里窗方法,分四个象限:左上角是我也知道,你也知道,我们叫“公开”。左下角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们叫“隐私”。右上角是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例如我牙齿上有一个菠菜,我笑咪咪的跟你们说话,你们都知道,就我不知道,这个叫我的“盲点”。最后右下角是你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是“未知”,即潜能。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潜能。怎么才能够在发掘潜能的过程里把心智模式也发现?当把坐标的原点往右下角移,潜能就能发现。首先是隐私,需要适当的学会公开,适当的多公开自己。然后盲点需要通过反馈来取消盲点。我邀请别人给我反馈。反馈这件事是只有你邀请他,他才发声。如果别人给你反馈,你否定了,那他下次再也不告诉你了。反馈是发现心智模式特别好的方式。所以谈话是很棒的方式,因为语言是我们思维的边界,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拓展我们的思维,这样心智模式也可以通过反馈来发现。
 

秦可5

 
综上所述,心智模式共有五大特点。第一,人人都有心智模式。第二,心智模式原本产生的意图是保护我们的,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舒适、更便利。第三,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第四,心智模式影响我们行为的结果,而且它不断地强化它。第五,特定情境下产生的特定的心智模式。荣格先生曾说过:“所有你没有觉察到的东西都会影响你,控制你,最后它会演变成你的命运。”说的就是这种特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察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东西在悄悄控制着我们自己,当我们发现了,这样你就有选择,是继续这个心智模式还是要用别的来升级替代。

 

对我们来说真正要在系统思考里干什么,是把个人的心智模式,把集体的心智模式慢慢浮现出来。当我们沟通不畅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看重什么,背后的假设是什么,然后我们才能看见整体,去系统思考。

 

最后秦可用一句话来做结束:“当我们能够看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有了存在感。当我们能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有了价值感。当我们深深地连接一个人,这个人就有了归属感。”

 

 

大会简介

 

质量竞争力大会,英文名称TiD,是研发创新顶级峰会,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主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智能分会协办。TiD质量竞争力大会秉承追求行业高度(Top)、技术创新(innovation)、专业深度(Depth)的目标,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国内软件研发创新者顶级交流平台。

 

推 荐 阅 读

TiD2019 |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智能系统--吴翰清(阿里云智能首席安全科学家)

TiD2019 |《AI模型的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实践》--陈龙(百度资深测试工程师)  

《自动的自动化测试智能化一站式API测试服务》--陈磊(新奥集团中台质量总监)

    《四两拨千斤-基于微创新的工程效能改进在大型软件企业的落地实践》--茹炳晟(Dell EMC 资深质量架构师)

《AI技术助力软件测试达到“质效合一”》--朱少民(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SQALAB负责人)

《天猫双十一大促持续集成》--李程(天猫技术有限公司 测试开发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下载演讲PPT
 
 
 
 
   

关于联盟